蛞蝓
發布時間:2020/4/22 22:23:48
發病部位:
|
果實
|
別名:
|
水蜒蚰、鼻涕蟲
|
拉丁名:
|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
形態:
|
常見蛞蝓像沒有殼的蝸牛。成蟲伸直時體長30~60毫米,體寬4~6毫米;內殼長4毫米,寬2.3毫米。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
|
分布層次:
|
|
習性:
|
蛞蝓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5-7月在田間大量活動為害,入夏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后,又活動為害。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饑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濕的環境適合其生活,當氣溫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對其生長發育最為有利。
蛞蝓取食廣泛,主要吃婆芋、面包樹、雀榕、血桐、蟛蜞菊、雙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實等。
|
癥狀:
|
蛞蝓取食草萄葉片成孔洞,或副食其果實,影響商品價值,是一種食性復雜和食量較大的有害動物。
|
相關病害:
|
|
相關昆蟲:
|
|
簡介:
|
遇見時可將食鹽或白砂糖灑在蛞蝓身上,數分鐘之后會因身體大量脫水而導致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