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
|
發布時間:2019/7/7 9:54:35
|
來源:網絡
|
蝸牛屬腹 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遍布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住宅、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飼養和食用價值的種類卻很少。蝸牛作為人類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動物性蛋白飼料,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蝸牛對濕度的感覺 蝸牛雖然是陸地上生活的貝類,但是它們大多喜歡陰濕的環境,而且對空氣的濕度威覺非常敏銳??諝鉂駶櫩梢杂绊懳伵Fつw、肌肉的伸展。在潮濕的夜晚,尤其是下雨以后,是蝸牛最活動的時候。
有很多蝸牛在下雨以前就出現,當我們看到樹上、葉上或草地上有蝸牛大量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斷定天快要下雨了。有人把蝸??醋髑缬瓯硎怯幸欢ǖ览淼?。試驗證明,蝸牛不但在露天的空氣中對濕度的感覺極為敏銳,就是把它放在室內,罩在玻璃罩里,它對濕度也同樣有極靈敏的威覺。有些特別習慣在潮濕地方生活的種類,如果把它放在干燥的環境中,還會自己找到適合于它生活的環境。
此外,蝸牛還有許多“特殊本能”。
達爾文曾經記下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人告訴他,在一個很荒蕪的沒有充足食料的小花園里發現了兩個蝸牛,其中一個生了病,行動比較困難,這時其中強壯的一個便即刻離開它的同伴,很快地越過高墻到另一個食物很豐富的花園里去了。不久它從另一個花園回到了同伴的身邊,并且即刻同它的同伴一同到那個有豐富食物的花園里去了。從這個記載或許可以說明它是有一種特殊的本能吧!
蝸牛每天都能回到自己原來隱藏的地方。有人曾經作過這樣的觀察:在一個石板下面發現了7個蝸牛,便用自顏色給它們做上了記號。在晚上10點左右,有3個不見了。到第二天早晨看時,發現它們又都回到了石板的下面。第二天晚上1O點,又有5個已外出,其中的2個在附近的小草叢上找到。到第二天早上,7個蝸牛中的6個又都安全地回到了石板的下面。
蝸牛的這種回家的習性,有時候表現得特別突出。例如有種蝸牛很討厭煤焦的氣味,它會繞過煤焦場去找食物。在吃完食物以后,還會從原路回到它原來居住的地方。雖然在有食物的地方它能夠很方便地找到更適合的新居,它也要再繞過它所討厭的煤焦堆爬回來。
蝸牛的生活力很強,對冷、熱、干旱以及饑餓的忍耐能力都很強。在很冷的時候,蝸牛的活動停止,心臟跳動也很慢,進入冬眠期。一般在秋天以后,天氣逐漸變冶,植物性的食料減少,蝸牛便爬到石下、古墻的洞穴、樹洞、石縫或鉆到地下隱居起來。達時它的身體完全縮到貝殼里面,用足分泌一種白色的膜把殼口堵起來,這樣它就可以安然地度過冬天了。有時很多蝸牛聚集在一起冬眠。
在很熱的地區,蝸牛便夏眠來越過夏季。很多種蝸牛對熱的抵抗力很強,例如在非洲,有些地方非常熱,甚至于植物都很少,但是有蝸牛生活著。為了保護自己,使自己對強光、強熱有很大的抵抗力,蝸牛有兩種適應的方式:一種是使貝殼的顏色變白,這同我們在夏季穿白衣服是一個道理,因為白色的東西對光線和熱吸收得較少;另一種是加厚貝殼,使光和熱不容易侵到里面去。
蝸牛在完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可以生活很久。例如,1846年3月25日,科學家從埃及采了兩個蝸牛,回到英國的一個博物館,把它們粘在固定板上,存放在標本室里。但是到1850年3月15日,把它們取出來研究的時候,發現其中的一個在殼口有新形成的粘液膜??茖W家感到很奇怪,于是把它從板上取下來,放在溫水里,不久它的身體便從貝殼里鉆了出來。到第二天還吃了些白菜葉子,到1—2個月以后便已恢復了從板上取下時受的損傷。將近4年的時間,它既得不到食料,也得不到水分,但是卻能很好的活著。還有很多例子也都說明蝸牛在這種情況下能生活4—6年之久。這真是一件驚人的事,恐怕除了某些昆蟲以外,其他動物就很少有這種能力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