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縣委政府12466發展理念及生態農業為核心,按照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產業格局,重點在2021年發展壯大毛桃基地向園區轉型,培育形成規?;?、專業化、品牌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建成集生產、休閑、觀光、體驗、電商、銷售于一體的毛桃產業,結合紅色文化資源和215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的特色藏寨民宿旅游業,到2025年,初步將中咱鎮從傳統的農業鄉鎮建設為產、城、景、游、購、娛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生態文旅小鎮,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升級。
一、按照基地做龍頭引領、發動群眾做規模、提質增效上規模、招商引資做市場的發展思路,一是擴大千畝毛桃基地規模,輻射中咱、下中咱兩村打造萬畝毛桃園區;二是配套完善毛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擬重點在波浪、仁德兩村建設公共露營地、公共停車場、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展示和活動場所、鄉村酒店、鄉村民宿、農家樂、公共照明路燈、核胡分煉廠等項目;三是打造獨具特色的桃花節、梨花節及共品桃花芬芳、同游桃花源記的特色旅游,發展紅色文化景觀旅游、特色民宿體驗、藏寨田園風光體驗游,根據吃、住、行、游、購、娛等所需完善景觀配套設施;四是實施一鄉一品項目,著力在洛玉貢村打造700畝馬鈴薯產業種植基地、香菇種植基地,把基地定位于“四個結合”,即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引導群眾轉變種植理念,發展經濟作物,實現農業產業優化升級,為鄉村振興打下第一根樁基;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注重與貧困群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能廣泛參與到項目實施中,獲得長期穩定收入;與發展村集體經濟相結合,將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與村集體經濟增長同步推進,整合資金資源,在基地打造三個“種植聯盟”,實現村集體經濟從清零到削薄到壯大的三個轉變;與高質量黨建相結合,堅持實施黨建引領行動,不斷提高與黨建工作的貼合能力;五是依托以215環線在中咱鎮實施建設最美鄉鎮、集鎮建設,增加第三產業比重,全面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二、以毛桃產業為主導,進一步擴大產業園區規模,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根據縣委、縣政府對中咱鎮毛桃產業的規劃和期望,結合中咱鎮實際,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我鎮全力推進毛桃產業基地向園區發展壯大。一是以毛桃產業為主要產業,以波浪村為核心區,輻射帶動周邊上下中咱2個村建成多個相對集中連片的毛桃產業園區,在全鎮形成“一帶多地”的萬畝毛桃產業布局,擬在上下中咱日翁崩(地名)按照規劃分三期擴面種植2000畝毛桃,上下中咱日翁崩(地名)毛坯路、太陽能提灌站已于2020年3月建設完成;二是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努力在波浪、仁德兩村建成農產品深加工核胡分煉場3個,實現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農業發展模式,將農業產業利潤從基礎農產品延伸到農產品深加工上;三是進一步開展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工作,引進有較強實力較高信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參與中咱鎮的建設。進一步擴大園區規模,壯大農業產業,通過招商引資,積極吸引大型毛桃加工企業落戶中咱。著力提升農產業綜合競爭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
三、以215線為中心,強化中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建設,提升城鄉建設品質內涵1、以215線為中心,建設輻射波浪、仁德、中咱、下中咱的商品集散區。建設包括(1)游客集散中心、公共停車場、市政道路、露營地、綠化等基礎設施;(2)謀劃建設食品、餐飲、冷鏈等農貿交易服務中心。(3)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如生產廠房、倉儲、停車場等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以最美鄉鎮、集鎮建設為中心,打造中咱鎮最美鄉鎮。建設包括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基地、搭建電商服務平臺等服務設施,建設生態風情公園、農貿市場、客車站、商鋪、風貌改造、特色路燈等配套設施,完善居民居住服務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