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姿曼妙 弦樂聲聲
不看弦子舞 不算到巴塘
一進巴塘縣城
一幅獨具特色的雕塑便映入眼簾
一男一女身著民族盛裝
手持弦胡甩動水袖翩翩起舞
這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巴塘弦子
巴塘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西部,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是318國道的必經之地,在巴塘縣穿過金沙江大橋便進入了西藏境內。巴塘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這里曾經是白狼國,現在是中國弦子故鄉,因其溫潤的氣候,豐富的物產,被譽為康巴江南。
巴塘是川藏的邊境縣城,是四川、云南、西藏的交界處,巴塘縣城的海拔高度約在2500米左右,隸屬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轄,巴塘在東漢時期是一個小國,名叫白狼國,后被吐蕃打敗并融入了藏族文化。
“弦子”藏語里為“嘎諧”,意為圓圈舞,有著千年歷史,屬藏族三大舞種之一。每逢喜慶佳節、集會野營、勞動之余,人們都會聚集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壩子跳起弦子舞。
2006年,巴塘弦子經國務院批準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巴塘縣更是在2000年就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弦子)之鄉”。2012年巴塘縣建成了甘孜州首個非遺文化數據庫——巴塘弦子數據庫,共收集整理弦子詞近2000首,曲譜近300首。
據了解,巴塘有一位老藝人叫彭濤,他當時收集了不少巴塘弦子的詞和曲,他想盡自己的努力出本書留給子孫。但是因為一己之力的有限,再加上資金的問題,直到他去世,他的這個夢想也沒有能夠實現。彭濤去世后,他的兒子,時任巴塘縣人大主任的洛桑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看到爸爸幾十年來收集的一些手寫稿,都是記錄巴塘弦子的詞,于是他萌發了一個想法:既然爸爸有這個心愿做這件事情,就繼承下去,爭取把這個事情做成。他向縣上申請,要求去當調研員,主要的任務就是爭取把巴塘縣的弦子盡可能完整地收集起來,整理出書。巴塘縣委政府給予了他積極的支持。當時條件很艱苦,洛桑前往城區、南區、東區去收集巴塘弦子的相關資料。沒有車輛,他就搭車、坐拖拉機、騎馬......走村串戶進行收集整理,這樣一直堅持了10多年,最終他收集到將近兩千首巴塘弦子詞。后來,有一位叫做馬朗杰的音樂人參與進來,跟著洛桑一起收集,最終收集整理了巴塘弦子的譜(包括城區、東區和南區)近300多首。這300多首曲譜、2000多首詞為巴塘弦子留下了寶貴的一手資料,也被納入甘孜州歌舞數據庫。
2011年5月16日,巴塘弦子音頻庫,巴塘弦子庫詞庫、曲庫錄制工作在成都正式啟動。這一天,格桑洛布、馬郎杰、洛桑、扎西四個弦胡手,背著四把由巴塘弦子省級非遺傳承人扎西同志親手制作的精美弦胡,進駐中國唱片公司成都分公司錄音棚;在中唱錄音師羅亮老師的指導下開始錄制巴塘弦子庫的弦胡音樂部分。經過近二十天的辛勤工作,四位弦胡手的齊心協力,121首的巴塘弦子弦胡音樂完成錄制,并由格桑洛布老師和錄音師完成了弦胡音樂合成。巴塘弦子庫的音頻庫第一階段的工作進展順利,手工制作的傳統弦胡,本土一流的弦胡手,質量和原味風格都得到了最好的保證。
巴塘弦子有名,名在何處?首先,它資格“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其次,舞曲美,具有“長袖善舞”的特點,且融詩、琴、歌、舞于一體。表演時,由數名男性持拉弦樂器“畢旺”(胡琴)在隊前演奏領舞,三五人也可,成百上千人共舞也可。跳弦子舞必有藏二胡伴奏,以琴手為核心,節奏由琴手掌握。曲調一般短小精悍,節奏整齊,旋律優美,歌曲易唱易記,每首音樂可反復十余次。
由于境內各村寨地理環境、交通條件的差異,巴塘弦子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如中心絨區的弦子明快、矯健、激烈奔放、豪放有力、剛勁潑辣;夏邛區弦子舒暢飄灑、委婉動人;中咱區弦子保持著古樸典雅的特色。
巴塘弦子歷史悠久,但由于文化差異,外界很多人對弦子的了解非常有限,為更好地宣傳并傳承弦子文化,近年來,巴塘縣借助成都國際非遺節、西博會、農博會、深圳文博會等平臺展示巴塘弦子。另一方面,讓“巴塘弦子”走進校園,如巴塘縣紅旗小學已開設了“少兒弦子培訓中心”。
弦胡悠揚 水袖飛舞
見你獨坐古桑抱石下
手握弦胡,輕吟慢唱
我便在你身邊翩然而舞 紅袖添香
前世 今生 來世
一曲弦子 一世情緣
我們相約巴塘,
一切便有了開始……